2018年10月15日,喜臨門、顧家家居雙雙發布公告稱,喜臨門控股股東華易投資與顧家家居簽署股權轉讓意向書,顧家家居(股票代碼:603816)擬通過支付現金方式以單價不低于15.20元/股,總價不低于13.8億元,收購華易投資持有的喜臨門(股票代碼:603008)合計不低于23%的股權。
本次交易價格為每股15.2元,較之喜臨門10月12日收盤價11.66元溢價30%。天風證券稱,由于涉及控制權變更,因此該溢價也比較合理。本次收購價格對應喜臨門17/18年PE分別為21/16倍。
公告發布后,顧家家居和喜臨門出現股價異動。顧家家居早盤開盤后一度大漲6.93%,然后股價迅速回落,喜臨門則經過盤整后漲停。據公告顯示,本次交易涉及業績對賭。
此次收購對喜臨門具有正面意義:
喜臨門基本面良好。根據2018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營業收入為18.44億元,同比增長55.62%;凈利潤為1.23億元,同比增長29.55%。其中,喜臨門第二季度營收為9.56億元,同比增長36.33%;凈利潤為6948.35萬元,同比增長34.50%。
喜臨門自1984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床墊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旗下擁有“喜臨門”、“法詩曼”、“布拉諾”、“奢里”等多個系列產品,產品覆蓋不同風格及消費群體。公司床墊業務分為自主品牌、酒店工程、OEM/ODM等多個業務部門,經過多年的培育,喜臨門品牌在國內床墊零售市場已有一定知名度;同時公司以其優質的產品受到希爾頓、萬豪、喜來登等各大五星級酒店的認可;截止18年6月底擁有線下零售門店約1730家,擁有相對健全的營銷網絡。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1.6億元,剔除影視業務收入29.9億元,其中自主品牌零售收入13.1億元,OEM/ODM銷售12.4億元。公司上市以來一直想從制造往品牌消費轉型,經過多年努力也有了一定成果,但受限于管理團隊的能力制約,與市場預期仍存在一定差距。顧家作為國內軟裝龍頭企業,其經營管理能力已得到市場普遍認可,顧家入主有望向公司注入更先進的管理理念與優秀的人才,有助于其發揮出更大潛力。在充足資金支持下,喜臨門可以實現未來3年的券商預估2020預估PE(市盈率)7倍的目標。
對于本次控股權變更,喜臨門證券部相關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因為顧家與喜臨門同屬家居企業,如果雙方能夠實現整合的話,就能在資源上實現共享。目前來看,意向書只是一個框架,還處在戰略層面的初步商定階段。具體雙方之間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合作,現在還沒有一個完全的方案。“顧家家居主要是做沙發的,近兩年在床墊這塊有初步的發展,而我們跟他們剛好相反,我們公司(喜臨門)主要是經營床墊,近兩年對沙發這個品類也有一定的拓展。現在雙方想通過資源整合,形成互利共贏的局面。”該工作人員表示。
對顧家家居具有產業整合效果:
此次收購價格不低于15.2元/股,對應估值約17xPE,如果剔除晟喜傳媒利潤貢獻,實際估值更高。考慮目前家具板塊整體估值中樞下移,收購價格不算便宜。此次收購對顧家是否構成利好更多取決于顧家的整合能力。顧家自身業務以沙發及床墊為主,根據公司公告,沙發收入規模約37億元,是國內沙發的龍頭;床墊/軟床收入規模近9億元,近幾年都保持高速成長。從業務上來說,未來可能以喜臨門作為平臺整合床墊類資產,兩家公司床墊/軟床合計規模35億元以上,也是國內最大的床墊類龍頭。如果兩家公司能發揮各自在品牌、渠道、研發創新、生產制造等方面優勢,能產生1+1>2化學效果,雖然靜態看,收購價格不便宜,但在國內床墊業消費升級&集中度提升的大趨勢下,與未來潛在的市場發展前景及戰略地位相比,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顧家本身的生態體系也因此受益:床墊和沙發作為國內的巨大市場可以憑借顧家和喜臨門的產品組合和渠道,在行業寒冬搶占優勢:而競爭對手現在則還面對我們之前說到的三重壓力,此長彼消,這個投資對顧家來說也是巨大的優勢。截至2017年底,公司擁有3500家門店,規劃年新增300-500家新門店;同時為滿足大家居布局,正在嘗試開拓1-3k平米的旗艦店。店效方面,2016年起公司單店銷售額增速逐步復蘇,與敏華相比公司單店銷售收入仍有提升空間。此外,公司不斷完善品類,圍繞大家居產業鏈進行了一系列并購整合,不斷完善公司產品品類及品牌布局,根據公司公告,陸續收購定制家具-班爾奇、沙發-ROLF BENZ、沙發-NATUZZI,參股-NICK SCALI等公司。依靠內生+外延雙輪驅動,顧家有望保持穩健增長。
產業整合,資源協同:
顧家家居與喜臨門之間的聯姻只是邁出“產業整合,資源協同”之路上的第一步。顧家家居公告稱,若本意向書順利履行,預計未來可以為公司帶來相應的產業整合資源協同機會和經營與投資收益,同時可以豐富公司床類系列品牌布局及產品序列,鞏固公司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