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發愛
家具,一個永不落幕的朝陽行業,只要有人需要生活,需要裝修,就意味著剛需的價值一直存在。但作為整個大家居產業的末端,又顯得十分尷尬,很多消費者舉畢生積蓄買套房,付完首付,緊縮裝修成本,最后到了一關購買家具,實際可動用的資金也是寥寥,預算不多的情況下,能省則省,是購買家具最務實最單純的想法,面對剛需消費群體,我們還能做點什么呢?
性價比,永恒的話題
家具互聯網化,家具從業者一個迷茫話題,物流不便,價格低廉,沖擊實體,體驗度低等都制約著家具互聯網化的進程。互聯網化確實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互聯網化的思維方式和嘗試才是更難能可貴的,顧家1號墊:床墊界的“小米”來了,“我們一直想做一款這樣的床墊:讓更多的人只要花三星級酒店的價格,就能每天享受到五星級酒店的舒適睡眠體驗。”顧家家居床墊事業部總經理歐亞非如是說。這里想說的是用戶思維,又便宜又好,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顧家做到了;今年3月份春季家具展,各大家具廠商使出渾身解數,做出了很多高性價比的產品,更好的材料,更好的設計,更好的客戶體驗,客似云來,也符合了又便宜又好的互聯網思維方式,不是做不到,而是家具業的傳統性讓更多的企業老板的思想也固化在傳統上了,我的標準就是這樣的,我的成本下不去,我的款式就這樣的,我的客戶就是這樣服務的,這些被動制造型的思想嚴重影響著行業的進步,影響著產業的升級。
真正要做好性價比,不僅僅是銷售環節的事情,作為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標準化程度不高。要實現性價比還得要降低制造環節的成本,其實國外很多大品牌及其他行業已有先例,產品品類類似的工廠首先抱團實現部件標準化、使用設備代替人工環節,降低人工成本,減少對技術工種的依賴,讓技術工做更多有創意,有難度的工作上去;很多工廠要對自身進行再定位,無法成為終端消費品牌的盡快轉型到環節工廠上來,優化制造優勢,升級生產管理模式,成為家具制造生態鏈上重要一環,做精做強一個環節,建立加強與品牌企業的共生共榮的關系,優勢互補。成為“富士康”,成就更多的“蘋果”,“三星”。品牌企業當下要從行業全局出發,盡快制定合作標準,包括財務成本、合作法律細則、產品標準等,從商業層面觸動行業的變革。
產品設計研發趨向空間價值
近幾年軟裝概念滿天飛,做裝修的,做建材的,做家具的人人都開始軟裝了,家具展示空間的生活化軟裝化一度為很多的廠商所追捧。很多做家具生產的老板不能明白美克美家單品家具何以價值這么高,從制造水平,價值感上自家做的產品都不輸于美克美家。從生活方式上來講,美克美家其實是一個高度專業的系統化軟裝品牌,很多家具制造商僅僅從家具產品上來理解美克美家是有失偏頗的,所以價值輸出是生活方式,還是單一產品才是衡量標準。消費者走進賣場首先感受到的是一個現實空間再聯想到自我未來的家,其次才是逐一的產品體驗,而做產品的廠商僅僅是為了售賣產品,做個跟產品有一定呼應度的空間,出發點和著眼點各有不同!
近幾年互聯網家裝根據戶型特點開始涉水家具軟裝包,無獨有偶,深圳家具展今年首次倡導“住宅設計優化及拎包入住體驗展”,聯合家居產業鏈的最上游產業---房地產,開創家具和房地產合作新模式,打造住宅精裝拎包入住體驗館,新的家具設計方向與銷售模式也開始初露端倪,實景樣板房展示區將有5個戶型設計,實景樣板房面積分別為54㎡、82㎡、95㎡、110㎡、125㎡;樣板房的設計師組團分別來自歐洲、日本、香港、臺灣等地;每個戶型分別由4-5位含建筑、室內、產品和軟裝設計在內設計師完成,根據10家深圳家具的產品風格進行獨立的整體空間設計。雖然在展館里搭建出來的情景效果不如實體建立內做出來的樣板房有氛圍感包裹感,跟品牌地產商的樣板房呈現的效果有一定的差距,但此類嘗試也說明家具對上游產業的合作有很大的空間。
有個從事樣板房設計多年的設計師朋友表示,房產商斥重資做個房產項目,樣板房要做客戶定位,分析人群生活方式,再用專業的建筑設計師,空間設計師,軟裝設計師配合完成整個項目,可謂勞心勞力,尤其空間陳列方面,彩色,業主的喜好,人文喜好都要做一一分析,而我們的家具廠商在研發產品的時候很少去看有價值訴求的樣板房,而是不停的抄產品,辛辛苦苦把產品打樣完成,又重新找設計師來做展廳的設計,這樣的展廳設計是根植于產品,很難有趨向于消費者價值居住空間的考量。比如我們很多的歐美家具生產企業,每每走到家具商場的歐美樓層店面門頭、產品陳列、色彩運用基本上如出一轍,除了高端大氣上檔次,還是高端大氣上檔次,消費者很難識別一二,消費者鮮有購買沖動。如果有一天我們很多的廠商兼顧家具產品價值的同時,努力嘗試探索新的形式、色彩,以強烈的氛圍去感染受眾,我相信我們會有更多的終端消費品牌出現!